蜀汉的五虎大将排行榜,其实有两个版本:一个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由费诗所提及的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;另一个是《三国志·卷三十六》中所列的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。两者在名将排列上的顺序有细微的差别,但核心人物是一致的。不过,总有一些文章写手,出于某种个人情感或观点,总是不愿意承认蜀汉确实存在五虎大将的称号,然而在提到曹魏的“五子良将”或者东吴的“十二虎臣”时,却又显得心甘情愿接受,言辞间明显存在双重标准。
从《三国志·卷十七》中的记载来看,曹魏的五子良将是由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这五位猛将合传而来;而《三国志·卷五十五》则记录了东吴从程普到丁奉十二位名将的合传,形成了所谓的“江表十二虎臣”说。但当我们翻开《三国志·卷三十六》时,赵云与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的合传,却被有些人忽略或刻意贬低。他们的批评对象其实并非蜀汉整体,而是赵云,因为赵云拥趸甚多,贬低赵云反而更能吸引眼球、提升流量,这种“以贬为荣”的策略,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些写手的常用手法。
如果我们深入研读《三国志》中的记载,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:例如赵云在章武三年(即建兴元年)时便已经担任中护军,而不是所谓的“晋中护军”或“转中护军”。这意味着,刘备在世时,赵云便拥有了中护军、江州都督的实权,四方的将领每次战事结束后,都必须向中护军赵云报账。因此,蜀汉的五虎大将实际上在军事运作中并不只是虚名,赵云在其中的角色亦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77%关于蜀汉五虎大将是否应被视为正史人物的争议,其实并不那么重要。攻击那些品德高尚的名将,往往是一些人制造流量的一种手段。无论我们如何依据正史《三国志》来讨论,或是参考《三国演义》的艺术加工,甚至连后来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常被拿来作为“依据”,最终依旧会形成一场你说演义,他说正史,彼此争论不休的局面。针对这个情况,不妨从一个更有趣的角度来看待问题:如果我们让曹魏的猛将许褚来评价蜀汉五虎大将的武功高下,他肯定会认同关羽的武技仅次于吕布,而自己根本不敢与关羽单挑,甚至认为自己在关羽面前可能连三十招都撑不过。
许褚素有“虎侯”之称,但即便是在马超愤怒地骂他为“虎痴”时,许褚依然能以冷静的态度面对。许褚不愚昧,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击败哪些敌人,哪些对手自己无法战胜。回顾历史,他绝不会在颜良、文丑等一流战将面前做出愚蠢的单挑挑战。事实上,三国中唯一被视作绝顶高手的人就是吕布,而许褚虽属一流高手,但面对吕布时,一对一的战斗已是无法逆转的局面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许褚会选择不单挑,而是依赖曹操强大的军队力量。
与吕布对战时,曹魏大将们往往是几人联手,而吕布的武技确实超凡,曹操的评价十分到位:“吕布非一人可胜!”而在官渡之战中,许褚与徐晃、高览共同作战,也并未能在与敌军的较量中分出胜负。然而,这场战斗的结果却并未能改变许褚的声望,因为他有着过人的智谋,懂得选择战斗的时机和对手。
在三国的众多名将之中,许褚可以与典韦、徐晃等高手打得不分胜负,甚至有时候还能够凭借巧妙的战术取胜。在官渡之战中,许褚曾与高览交手,打了四五十合,但最终并未分出胜负。相比之下,像颜良和文丑这样的大将,则不是许褚可以轻松应对的对手。当许褚与徐晃联手对抗关羽时,他们甚至连三十招都支撑不了。关羽的武技和统帅能力是许褚极为敬畏的,他清楚自己在关羽面前几乎没有半点胜算。
许褚敢于挑战张飞、赵云和马超等人,但却从未敢与关羽一对一较量。即使是在一些大规模的战斗中,许褚也知道自己无法与关羽匹敌,尤其是关羽骑上赤兔马,手持青龙刀之后,他的战力几乎超越了所有人。即使许褚再勇猛,面对关羽,他也只能选择回避。
如果说曹魏的猛将中,许褚有过硬的武功和战斗经验,那么蜀汉的五虎大将中,关羽无疑是其中最强的一位。许褚对关羽的评价可谓是“敬畏”,他明白在关羽面前,即便自己已经尽全力,也没有半点取胜的可能。
回顾三国历史,许褚曾与蜀汉的五虎大将几乎都有过交手,尽管他在单挑中屡次取得胜利,但他从未在关羽面前表现出过丝毫轻视。相比之下,许褚和黄忠、赵云、张飞、马超等人则有更多的交锋,而这些对战中,许褚虽然有时会被激烈挑战,但总能凭借自己强大的战斗经验和过硬的武技,取得相对平衡的战果。
从许褚的角度来看,蜀汉五虎大将中,除了关羽,他对其余四位猛将的评价也有自己的见解:张飞和马超虽然都很强,但毕竟不如关羽那般让人敬畏。而黄忠,许褚倒未必在意他与自己一战的可能性。
许褚历经许多战斗,最终在曹魏内部立下赫赫战功,一直活到魏明帝曹叡继位后,封为牟乡侯,成为曹魏三代皇帝最为信赖的猛将之一。即使在曹魏将领众多、能征善战的人数不胜数的情况下,许褚依旧是那位可以与任何敌人单挑的战神。
发布于:天津市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